趙 智:
今天參加這個會議,感觸是非常深的。
過去我參加過許多研討會,都是作家作品的研討會,而真正與書法家坐下來一起進行書法學術研討,還是第一次。因為書法家的活動,一般都是書法作品的展覽展示,或現場創作表演、捐贈等,很少有進行學術研討的。今天上午聽書法家們對書法創作、書法的發展、普及、提高等一系列問題的探討,讓我對書法也有了一些個人的思考。
首先,我想談談書法家的社會地位問題。今天上午,書法界的領導來了不少,他們匆匆而來,講完話又匆匆而去,都在趕場。所以今天下午留下來進行學術研討的領導就不多了。在我的印象中,作家們的研討會是很嚴肅、很認真、很學術的。可能我們的作家們沒有這么忙,平時也沒有這么多機會表達自己的學術想法,所以參加研討會時顯得很從容,也很嚴謹。從這一點而言,書法家比作家的社會活動量大,社會地位高,所以書法家們的生活很豐富。作家可能偏重于個體創作,所以都在閉門造車,表達自我,而書法家呢,由于書法具有表演性,社會活動要多。
我原來想了一個主題,準備在今天的會上說說,但是今天上午聽完大家的講話和發言,我的想法變了。趙書記介紹了中國書法家協會這個月的活動情況,我聽了之后感覺很吃驚,原來書法家們都很忙,忙于應酬各種社會活動。書法家和作家比呢,作家寫東西很辛苦,柔腸寸斷、嘔心瀝血,但我們只能看到他們的作品,很少看到作家拋頭露面的時候。但是書法家呢,需要的是很響亮的名頭,如果是無名小卒,恐怕書法寫的再好,也很難被人們認可,所謂名人字畫可能就源出于此吧。當然,每位書法家的情況都不同,有的書法家,名氣大于書法作品的藝術成就,有的書法家,名氣又小于書法作品的藝術成就。去年張旭光老師在北蘭亭雅集第二回邀請的中青年書法家的作品,實際上很多是非常優秀的,但是他們沒有什么名氣,他們在社會上沒有什么地位。那么他們的社會活動就少,身價也低。
中午吃飯的時候想到了這么多,實際上我原來想的是“什么是先進文化”的問題。因為我們談到書法教育,就必然會聯系到國學,也就必然會聯系到什么是先進文化的問題。如果書法進入教育領域,那么應該說它就是國學的一部分,甚至是國學精髓的一部分。現在我困惑的問題是:什么是先進文化?從我過去一貫的理解,先進文化就是發達國家的文化、有發展潛能的未來文化,還有新鮮的、新穎的,能夠讓人耳目一新的文化,除此之外我們還能想出什么是先進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以后,可能給我們觀念上一個很大的錯位,我們對文化在評判上產生了錯覺,把先進文化真的變異了,這可能跟我們的傳統也有關系。
我們多少年來形成一種習慣,無論是農村或者是城市,一個村落,一個地區,那些大家族、有錢人,可能就是當地人崇尚和學習的榜樣,這樣看來,這些大戶人家的文化就是當地人心中的先進文化。大戶人家擁有的道德規范和品行標準就是人們追隨的目標。這是先進文化嗎?
所以說,我對先進文化始終是感到非常困惑的,先進文化是什么?具有什么樣的標準和規范?中國傳統的東西,包括我們的國學,我們的傳統,是先進文化嗎?在很多人的心中,傳統文化是落后的、滯后的,司空見慣的,它不應該是先進文化。
比如說書法,它是國學的一部分。可能中國有了漢字結構就產生了書法。有了文字,我們就要通過文字來交流,通過文字這種方式來傳情達意。有了這樣一種東西,書法就產生了。那么這么基礎這么普及的傳統藝術,是不是先進文化呢?
張旭光:
在書法界書法就是先進文化。中央對先進文化的表述是: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先進文化。這是中央的表述,后來書法界就套用,書法是不是科學的?論證半天很科學;書法是不是大眾的?老百姓喜歡就是大眾的。
趙 智:
事情可能就是這樣,每年的春節晚會都推出一些新節目,包括趙本山、小沈陽的節目,這些東西對我來說一直很困惑,這些東西是大眾的,但他們是先進文化嗎?現在回過頭來我們再反思,今天我們開這個會,與先進文化有沒有關系我也搞不清楚,傳統的東西越來越讓我感到困惑。
另外我也想到了,就是過去我們中國的經濟很落后。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一開始,我們感到外來的東西都是先進的,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的文化就是先進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對外來的東西感覺到新鮮。美國經濟發達,那么美國的文化我們在學習、追逐,覺得他們的文化就是先進文化。去年,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中國的經濟地位突然上升了,我們對美國的體制和文化也提出了質疑。
去年至今年,我去歐洲、大洋洲參加了一些華人在國外舉辦的文化活動,感觸頗深。今年的元宵節,我是在新西蘭度過的。他們的元宵節真的是比中國的元宵節更中國。大紅燈籠、書畫表演、猜燈謎、觀花燈、吃元宵等等,什么都有,如果不是看到那么多的外國人,看到周圍飄動的英文條幅和牌匾,感覺就是在中國。中國的元宵節被徹頭徹尾搬到了國外。那么這種東西過去可能是沒有的,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了,國力強大了,我們在國外也能感受到中國的文化。
過去我們出國,不通外語,很受外國人的氣,現在出國,許多大的商場都有了中國導購,買東西方便了很多。而且,許多老外,見到我們中國人,也會說一聲“你好!”他們把學習中文變成了一種時尚。
這是為什么呢?說到底,還是經濟在作怪。
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外國人需要和我們中國人做生意。要做生意,就要談判,談判就必須會說中國話,并且要了解一些中國文化。不這樣,就和我們中國人的生意做不好,賺不到我們中國人的錢。久而久之,中國的文化自然就成了外國人心目中的先進文化了。
這是一個值得讓人思考的問題。中國的經濟發展之后,中國的文化根本不需要你去推,很自然的就走出了國門。
我還是想解決這個困惑的問題,究竟什么是先進文化?它有沒有一個恒定的標準?現在看來,這個標準不存在,先進文化只是人們心理上的一個閃著亮光的符號。它照亮了我們的內心,但卻很難伸手觸摸。
隨著我們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文化可能就是外國人追求的先進文化?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有深厚的傳統,有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史,外國人學習中國,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許多年來,我們恰恰放棄了這些東西,我們走進了一個不該有的誤區。可能由于好奇心理的驅使,我們對陌生和新奇產生了誤解,所以我們迷茫了一個階段。現在我們經濟發展了,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接下來應該讓我們思考的問題是:我們應該拿出什么樣的東西讓別人來學習?
如果和書法聯系起來,我倒是想對上午張老師談的關于書法普及和提高的問題談點個人的看法。張老師說書協現在工作的重點應該轉移到普及這個角度上,但是我恰恰覺得書法在實用功能消失之后,更重要的應該是關注書法藝術的提高。讓書法成為一個尖端的、高雅的藝術門類,甚至成為一種貴族化的表演、表現藝術,就像音樂一樣,不見得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會拉小提琴、會彈鋼琴。而恰恰相反,會拉小提琴、彈鋼琴的人只是少數,他們對音樂藝術充滿了摯愛和尊重,并且具有著超越常人的音樂天賦。
我覺得對書法的普及嚴格地說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在現實生活中,誰還用毛筆寫東西呢?可能已經沒有了吧。我現在寫東西,用硬筆已經很少了,更不要說毛筆,基本上就是電腦。從我的理解,可能和張老師有悖。真的我是這么想的,書法應該像音樂一樣高貴和圣潔,應該真正成為一種具有欣賞價值與商業價值的藝術門類。它的存在方式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如果真正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拿起毛筆來寫字,這個可能性已經沒有了。如果是普及,我倒覺得應該在書法藝術鑒賞方面進行一些普及,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書法藝術,享受到書法藝術義奧玄深的美妙,分辨出書法作品的良莠。只有這樣,好的書法作品才能夠光照世人,不具有書法藝術天賦和“玩票”的偽書法家才能夠被淘洗出局。
如果我們的書法家們,都能像音樂家、作家一樣,潛心于書法藝術的研究和提高,減少社會活動,不要讓“官味”和“銅臭味”玷污書法的清白和高潔,讓書法真正成為一門神圣而偉大的藝術。我想,書法藝術一定會再度輝煌,成為我們國學中最有力量和影響的部分。
今天的發言只是我的一點感受,胡亂地說了一通話,請各位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