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羅廣才的詩歌(連載3)
——讀羅廣才的兩首草原詩


01
《科爾沁:我一切安好像這草原》
羅廣才
草原是大地的風度
識得清牛羊的傾述,容得下人心的云走鳥飛
虛空虬勁脊梁被輕描淡寫
在中年此起彼伏的回望中倉皇薄暮
在科爾沁多想做一名弓箭手
一只箭矢不帶戰意,不去殺生
只愿縱馬馳騁讓碧野漫千里讓落日有余暉
讓牛羊成群山水輝映
讓草原與大漠在百轉千回中皎潔如初
泉河是原始的,植被是原始的,天空是原始的,
所有的放開是所有的屏蔽
從草原獲得的迷失在都市
冷漠熱情和廣闊無邊里
固若金湯的飛舞細小的幸福
科爾沁,我一切安好像這草原
像它的負重像我的忍辱
像它的草兒不黃像我的燈盞未熄
一如草原的奔騰和我黯淡的匍匐。
2016年8月18日16:51初稿于通遼科爾沁草原扎魯特旗扎魯特山地草原旅游區

詩評:
“草原是大地的風度”起句就不同凡響。這也是詩人對草原的直感,遼闊、博大、用草的乳汁喂養大地地生靈。“識得清牛羊的傾述,”,耐心的聽牛羊的傾訴,細節充滿了詩意化的處理;“容得下人心的云走鳥飛”讓我想起唐朝詩人李白的古詩作品《獨坐敬亭山》第一二句: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指能容得下人的無情。“虛空虬勁脊梁被輕描淡寫”,羅廣才詩人很少用修飾的詞匯,這次他卻用了,虛空,寫草原的澄明空闊,虬勁,盤曲而有力,指云卷云舒,“脊梁被輕描淡寫”指草原上高起的地方也被天空忽略,極言遼闊。而且“在中年此起彼伏的回望中倉皇薄暮”,“中年此起彼伏的回望”就是我回望,“倉皇薄暮”言在草原上對時間的感覺沒有過程性。
第二節:“在科爾沁多想做一名弓箭手/一只箭矢不帶戰意,不去殺生/只愿縱馬馳騁讓碧野漫千里讓落日有余暉/讓牛羊成群山水輝映/讓草原與大漠在百轉千回中皎潔如初”,詩人想做草原上的弓箭手,但不是傳統意義的弓箭手,“不帶戰意”“ 不去殺生”,就像姜太公釣魚的直鉤不在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第三節:“泉河是原始的,植被是原始的,天空是原始的,/所有的放開是所有的屏蔽/從草原獲得的迷失在都市/冷漠熱情和廣闊無邊里 /固若金湯的飛舞細小的幸福”,寫了詩人認同草原見素抱樸,大開大合的審美思想。把“迷失在都市”的田園自然趣味式的幸福在草原找回來。
第四節:“科爾沁,我一切安好像這草原/像它的負重像我的忍辱/像它的草兒不黃像我的燈盞未熄/一如草原的奔騰和我黯淡的匍匐。”,最后回到題目“我一切安好像這草原”,這樣就把自己的理想與草原合在一起,皈依理想放牧理想。回到詩人的心志“像它的負重像我的忍辱/像它的草兒不黃像我的燈盞未熄”。最后一句卻是反比“一如草原的奔騰和我黯淡的匍匐”,點了一下詩人深刻的憂患意識。(雨中思緒集/評)

02
《寫在科爾沁草原》
羅廣才
飛鳥盤旋在草地卷走安寧
群山固守云朵隱退
成片成片的草原綠出花兒的渦旋
開滿鮮花的草原,滿懷理想的人
都是一種退化在潛伏
從相信狼毒花開能毀滅草原開始
我再一次為曾經的追求感到羞愧
如果那只巴西龜不圈養在魚缸里
那我永遠不會在記憶中經常出現
浮在水面嘴角留黑血的它
熟悉草原之后
我從來不和朋友們提到往事
因為我知道清晨里的每一根草都是濕漉漉的
掛滿露珠
不去觸摸一個人心靈深處的露水
和不向草原深處走去一樣
都會是很新鮮的
2016年8月19日06:26初稿于通遼科爾沁草原扎魯特旗扎魯特山地草原旅游區

詩評:
“飛鳥盤旋在草地卷走安寧”,鷹的出現讓我們知道草原也不盡然是寧靜的。也有殺戮。“群山固守云朵隱退”,仍然是意化一首古詩
《獨坐敬亭山》(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成片成片的草原綠出花兒的渦旋”這是寫草原綠與成片成片的花兒爭奇斗艷。然后引起詩人的感悟:“開滿鮮花的草原,滿懷理想的人/都是一種退化在潛伏”.,外象的遼闊與內象的失落形成反差。于是才有第二節:“從相信狼毒花開能毀滅草原開始/我再一次為曾經的追求感到羞愧”, 狼毒花根系大,吸水能力極強,能適應干旱寒冷氣候,周圍的草本植物很難與之抗爭。 其根系越發達,毒性越大。狼毒花在我國某些地區,現已被視為草原荒漠化的一種災難性的警示,一種生態趨于惡化的潛在指標。所以詩人才擔憂,但詩人曾經的追求可能是激進,過分主觀破壞生態的思想吧。“如果那只巴西龜不圈養在魚缸里/那我永遠不會在記憶中經常出現/浮在水面嘴角留黑血的它”,詩人在現實中認識到自己違反自然規律的事情,
“熟悉草原之后
我從來不和朋友們提到往事
因為我知道清晨里的每一根草都是濕漉漉的
掛滿露珠
不去觸摸一個人心靈深處的露水
和不向草原深處走去一樣
都會是很新鮮的”
最后一節是寫詩人對草原的深刻的認識以后的感悟。第一首詩感覺到的草原美則美矣,但那是剛到草原時對草原的淺層的認識,那這首就是接觸草原后的對草原的深刻再認,草原也不盡美好,有許多惡的東西:“我知道清晨里的每一根草都是濕漉漉的/掛滿露珠/不去觸摸一個人心靈深處的露水/和不向草原深處走去一樣/都會是很新鮮的”,對事物的表層認識都是美好的,與本質認識后是不同的,這也影射著他的生活經歷。所以他“熟悉草原之后/我從來不和朋友們提到往事” ,這就是他“感到羞愧”的原因,他羞愧的是自己的認識。總之,詩人是感性的,這在于他對草原美生動的細節的詩意的發現;詩人更是理性的,他能從表象的背后發掘出本質存在的問題,體現了他的希望美存在的更長久的負責任的憂患意識和擔當精神。(雨中思緒集/評)

詩人簡介:
羅廣才,1969年9月出生,祖籍河北衡水。《天津詩人》詩刊總編輯。作品被收入《中國當代詩歌導讀(2010卷)》《中國新詩300首》(1917—2012)(300 New Chinese Poems),《2013中國詩歌排行榜》《讀者》《書摘》等270余種選本。詩歌《為父親燒紙》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獲得中國當代詩歌獎(2011—2012)貢獻獎。 著有詩集《詩戀》、詩文集《羅廣才詩存》、散文集《難說再見》。

評論者簡介:
王恩榮,網名,雨中思緒集,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人。晉中市作家協會會員。閑時進行寫作,在《三晉都市報》、《九州詩文》、《鄉土文學》、《天涯詩刊》、《新詩刊》、《晉中日報》等報刊雜志和平臺有大量發表作品,作品包括古體詩、現代詩、散文、詩評、小說等。古詩體作品《大話“喬家大院”》在觀電影《喬家大院》大賽中入圍。古詩體作品《七絕.賭東風》在晉中詩協"金秋美"家鄉好山河詩詞歌賦賽獲優秀獎。

歡迎關注詩眼睛微信公眾號
投稿郵箱:1248424054@qq.com或happy2008poiuyt@qq.com
微信號:ZhongGysyp
作者:雨中思緒集
來源:詩眼睛微信公眾號